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导购 >

头部私募调降管理费中小私募如何跟进

2022-09-27 09:22:18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9205   

私募亏损产品是否应该降低或取消管理费,没有标准答案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不降低投研水平,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合适的方式让投资者受益,不断优化持有体验,引导长期投资,是私募最重要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业绩压力下,一些民营头部机构选择降低管理费。

记者获悉,东方港湾,敦和资管,何复投资,郑新谷等五家百亿级私募已经降低或取消了部分产品的管理费。

降低亏损产品管理费有助于安抚投资者情绪,但如果全行业跟进,问题可能会随之而来:在没有业绩型收益的基础上,私募免收管理费是否会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从而因小失大头部私募有能力降低管理费如果中小私募被迫跟风,是否会陷入生存危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是否应该降低或取消亏损产品的管理费,并没有标准答案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不降低投研水平,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合适的方式让投资者受益,不断优化持有体验,引导长期投资,是私募最重要的课题

私募降低亏损产品收费。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a股市场投资难度加大,私募业绩承压。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有业绩记录的1630只股票的私募净值整体回撤9.42%,其中正收益产品占比18.34%。

从规模来看,今年前8个月,1277只小规模股票的私募净值整体回撤9.75%,正收益产品占比18.87%,36只中型股私募整体收益率为—8.47%,正收益产品占比仅为15.68%,17只头部股票私募净值整体回撤7.81%,正收益产品占比17.95%。

与此同时,多只数百亿的私募产品触及警戒线最近几天,有消息人士透露,深圳某百亿级私募旗下某产品9月20日的单位净值为0.647元,触及警戒线8月,单斌管理的东方港湾3只产品发布触及警戒线的公告,净值均跌破0.8元

在此背景下,部分头部私募选择降低或停止收取管理费。

某头部私募创始人透露:今年以来,公司产品表现不佳,正在考虑取消或降低管理费。

今年4月,敦和资管董事长石建军表示,对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将暂时减免60%的管理费或定投顾问费今年2月,何复投资和东方港湾相继表示将停止收取管理费

对亏损产品减免管理费,在私募行业尚属首例,充分体现了私募管理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私募排排网研究总监刘说

利弊导致争议。

一枚硬币有两面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基金管理人对亏损产品降费的举动有利有弊

上海一家百亿量化私募的创始人也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收不收管理费对其产品收益影响不大但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在产品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免除管理费难以覆盖其日常开支和团队运营成本,容易导致优秀人才的离开,最终可能对公司和投资者造成更大的伤害此外,即使管理人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适当降低管理费,也可能导致渠道间的差别待遇问题,因为私募管理人对各渠道发行产品设定的警戒线和合同约定可能不同因此,投资者可以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方式获利

此前,东方港湾创始人单斌公开表示,如果公司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免收管理费,公司收入将减少近亿元,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

此外,夏凡认为,私募机构对亏损产品降费,不仅是给投资者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迫使自己与投资者同甘共苦但是,如果大型私募基金可以放弃一定的收益,对投资者进行补偿,那么如何处理徘徊在生存线附近的小型私募呢

以适当的方式让投资者受益

基于业内人士的意见,私募是否应该对亏损产品降费,并没有标准答案不过,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私募正在被考虑在不降低投研水平的基础上,以适当方式让投资者受益,优化持有体验,鼓励长期持有

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如果贴着绝对收益标签的私募不能为投资者获得正收益,甚至有较大的回撤,私募管理人就应该牺牲一部分未来收益让利于投资者比如,投资者在亏损时选择赎回,管理人可以承诺未来再次购买产品后不接受或少付业绩报酬,或者在净值修复获得正收益后降低管理费提取比例

去年12月,星石投资在发行产品时采用了创新的方式让利投资者根据消息显示,星石投资的产品设置了软封闭期,投资者持有3年以上可免赎回费此外,该产品还采用年化单利10%的浮动成本计提基准,即管理人只对年化收益高于10%的部分计提业绩报酬

林静资产也选择在林静全球基金的业绩奖励提取中主动获利根据消息显示,锁定期内,林静全球基金只有在年收益率超过5%后才会提取业绩奖励,提取比例为20%

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投资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因此,私募机构应以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投资体验,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位资深私募研究员表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